专家:加快发展应急产业正当其时

来源: 2018-08-13 15:48:23
  

人民网北京8月13日电 (张晓赫)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如何切实保障公共安全,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护人民财产和生命健康,已成为新时代的一道必答题。

完善的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被看作是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近日国研智库组织的中国国际医学应急产业发展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加快发展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正当其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如今人类既面临传统的威胁,又面临很多新的公共安全挑战,并且随着社会进步,挑战也会越来越复杂,其内涵和影响不断发生变化。“不断提升与完善应对公共安全挑战能力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其中增强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发展应急产业是有效支撑。” 隆国强说。

如何增强应对公共安全挑战的能力?隆国强认为,关键在于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要把防灾能力和救灾能力结合起来,全社会都要有防范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要把体系能力和技术能力建设结合起来。”

对于第二点,隆国强解释表示,“在应对公共安全事件方面,我们的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能力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体系能力建设必须跟上,包括良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以及对公共安全挑战的预测能力,对各种资源的管理、调配和协同能力,这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中国科协委员、国际医学应急智库首席科学家李宗浩也认为,我国自然灾害频发,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工业意外伤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公共安全事件此起彼伏,但我国紧急医学救援事业的发展起步又较晚。在此背景下,发展紧急医学救援事业,同时培育、扶持、发展医院外与此相适应的应急产业,关键在于如何把各种力量有机组织起来,以应对常态下和突发情况下各种危重情况的发生。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发展与医学救援相关的行业、产业、企业等一整套体系,这样才能把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事件处理好。” 李宗浩强调。

隆国强建议,与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发展相关的战略研究,一定要将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以较少投入换取最大公共安全的道路。

对于座谈会的研讨共识,中国发展出版社社长、国研智库董事长包月阳总结认为,其一,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在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矛盾错综复杂,公共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迫切需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加快发展。

其二,发展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有利于尽快高效提升我国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和技术水平,也是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将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有关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发展的政策还存在系统性不够、操作性不够、导向性不够等突出问题。发展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需要解决技术问题,更需要解决体制问题,首先要从当前矛盾比较突出的政策入手。

其三,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毫无疑问,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是典型的朝阳产业,行业发展正在加快。要从全民防灾减灾救灾知识的教育入手,从政府、社会、家庭各个层面的理念培养入手,从媒体的传播入手,强力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其四,发展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细致研判需求结构的状况,分析应急产业存在的短板,坚持需求为导向和问题导向,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标准先行,推动产业链的优化,从而促进产业不断创新发展。

其五,发展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要注重防灾能力和救灾能力建设相结合,技术能力和体系能力建设结合,做到硬实力和软实力并重。做好相关课题研究,要注意把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特别注重中国国情。要在突出宏观指导意义的同时,强调发展战略研究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提炼出一两个有针对性的、管用的政策建议,实质性地促进中国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的发展。

其六,发展应急救援产业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筹社会资源,力争以有限的投入形成尽可能大的保障能力、尽可能完善的保障体系;要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运用新技术推动产业创新升级,不断提升相关企业和机构的服务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要包办一切,要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市场力量、专业力量的作用。发展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需要尊重其内在规律,通过国家规划的科学引领,突出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责任编辑:hnnew003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贵州头条)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